易德轩网教学培训视频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261|回复: 0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15: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人们在教育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灌输,错把学生当容器,不停的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说教,而不是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苏格拉底给出了一个绝佳的比喻
教育是把火炬点燃,而不是把容器灌满。(又译: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但是,2000多年过去了,大部分人还习惯性的认为,教育就是往容器里灌知识,记忆就是容器保存住了知识,遗忘就是容器把知识漏掉了。

经常能听到家长、老师教训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怎么什么也没记住!”。

这种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认为是学生没有用心记,所以才导致了忘记。家长、老师在归罪于学生的同时,也推卸了自己的责任,“我教了啊,是他自己没记住!” 。

本文要特别强调的是:
如果学生快速遗忘了,更大的责任在家长、老师身上
因为大脑之所以要遗忘,就是为了更好的记忆,记不住更可能因为太无聊。

被遗忘的遗忘自动化

人之所以要具备快速而自动化的遗忘能力,就是为了把有限的空间清理出来,用来处理真正重要的信息。

每时每刻,人的眼睛、耳朵、皮肤等感觉器官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在感觉器官里短暂保存,这叫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如果这些感觉不快速遗忘会怎么样?

如果旧的信息还保留在记忆里,在视觉上会出现严重的拖影。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1.jpg
图片出处:http://121clicks.com/tutorials/everything-about-aperture-shutter-speed-and-exposure

所有运动物体都一塌糊涂,只有当物体停止不动时,你才能看清楚是什么玩意儿在动。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2.jpg
图片出处:同上

假设你能保持眼球和身体纹丝不动,晚上看道路就会出现这种效果。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3.jpg
图片出处:https://www.flickr.com/photos/kwarz/15121034197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挺美吗?
这是我刻意挑选的摄影作品,当然美了!
真实的效果是这样的。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4.jpg
图片出处:https://pixabay.com/en/photo-art-dynamics-movement-art-60248/
整个视野会被重影涂抹的一塌糊涂,看不清任何东西,生活基本无法自理。

感觉记忆是保存时间最短的记忆

感觉记忆虽然每时每刻所采集到的信息量巨大,但是保存的时间非常短(0.25秒到4秒),所以过去又叫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

尽管遗忘的很快,但你还是能觉察到感觉的记忆效应。
快速挥手时,你会看到手掌变得模糊,多出很多手指。转动的车轮和螺旋桨也有同样的效果。
在明亮处闭眼,就会发现眼中有轻微、并快速消失的残像。

感觉记忆分为五种,图像记忆、声像记忆、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和味觉记忆。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5.jpg
感觉寄存器如果不能快速丢弃旧信息,除了图像会拖影,还会让声像拖音,听不清别人说什么;在触觉上会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一直粘在皮肤上;嗅觉可能是气味长期不消失;味觉则会是“酸甜苦咸鲜”的混合味道。

所以遗忘的目的之一是防止旧的信息和新的信息发生冲突,特别是需要实时处理的信息,必须不断的把旧信息自动化的抛弃掉。

那你可能会担心,把旧的数据都扔了,那里面有价值的重要信息呢?
会不会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6.jpg
图片来源:https://diflatt.com/tag/uk-fundraising/

不用担心,这些感觉信息会送到大脑里做筛选,它们会进入一条漫长的信息流水线,大脑会像淘金一样,把最宝贵的信息留下来。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7.jpg
信息流水线

在感觉记忆里的信息被遗忘之前,大脑会把感觉记忆中的重要信息筛选出来,放到工作记忆里做进一步做加工。既然是筛选,在进入工作记忆之前,大部分数据已经被自动化的清洗和抛弃了。
工作记忆的下一步是进入长期记忆,只有进入长期记忆才是真的记住了,但坏消息是在此之前仍然会有大部分信息被自动化的遗忘。


信息要被真正记住,需要经历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所以大脑并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条信息处理的流水线,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大量的遗忘,真正跑到最后的少量信息才是真的记住了。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8.jpg
为了易懂,这里把整个过程做了极大的简化,实际上信息的遗忘过程并不亚于亿万精子所经历的淘汰过程,因为感觉器官采集到的信息是海量的,而且每一秒都要快速刷新,这个数据量积累何止亿万?

工作记忆里的遗忘过程

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就是在当下的意识里所能觉察的信息,例如你现在所看到的文字和图表,你的联想和思考,就是工作记忆里的内容。
而长期记忆是隐藏在潜意识里,你暂时察觉不到,却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
例如,日本首都的名字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过去一直躺在潜意识里,不在当下的意识里,但提问却把它提取出来,放到了工作记忆里,让你的意识觉察到了。
这种平时隐藏起来,但能提取的信息就是长期记忆。
在文章《为什么打败你的不是命运,而是自动化?》里,我把人体所处理的任务分为四个层次。
工作记忆在意识层,长期记忆在潜意识层,而感觉记忆则在神经机能层(画的薄代表保存短暂)。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9.jpg

工作记忆也是一种临时记忆,而且空间非常有限,所以也必须像感觉记忆一样,不断的把数据进行清理和保存。如果工作记忆是一座城市,“遗忘”就负责清理垃圾的机器人,他们会自动收集垃圾,释放出垃圾所占据的有限记忆空间,留给重要的信息。
工作记忆还会在意识里查找重要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里。时间越长,意识里保留下来的旧信息越少。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10.jpg

用知乎的产品设计来理解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类似于知乎默认首页里的最新动态(又叫Timeline、News Feed)。
知乎推荐系统会根据你的设定和偏好,不断把新的问题和精彩答案推送到最新动态里,新的信息逐渐涌现,旧的信息逐渐下沉。
当你打开一个回答进行阅读,就是这条信息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如果觉得有价值,看完了你会点赞或收藏,这就像把信息存到了长期记忆,将来还能从“我的主页”或“我的收藏”里找回来。
而如果不点赞也不收藏,这个文章就消失在最新动态的时间线里,很难再找到了,这就是遗忘。(当然你还可以用搜索功能,但那是搜索知乎的数据,不是搜索你看过的数据)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最重要的是“吸引注意力”和“点赞收藏”:
    能吸引注意力的就是重要数据,暂时不会被当作垃圾回收掉;
    被点赞收藏的则是被存储到长期记忆里,是真正被记住的。


其中,注意力是关键,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后面的点赞和收藏。


传统教育的问题是无法吸引注意力


讲了这么多遗忘和记忆的原理,就是为了说明,学生容易忘记,很大的原因是家长老师说的太没劲,无法引起大脑的注意,学生还没来得及深入理解,大脑就把说教当成垃圾给自动扔掉了。

你还会说,记不住都是学生的错吗?

所以家长老师不要反复说教,反复只能导致无聊,会让“遗忘”更迅速。


还有很多人总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别人的记忆力强。

你如果是一切都记不住,甚至连自己是谁都忘了,那的确是记忆力出问题了,赶快去看医生,趁着自己还能记住这句话。
但如果只是有些记不住,有些却能记住的,例如,你学习时记不住,而小说、韩剧、游戏里的事情记得很牢,那你的记忆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你只是觉得学习太无聊了!

别人记得住,是因为所学的知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每一个知识他都觉得有趣和有意义,解答了他以前的各种疑问,大脑会自动的强化这部分记忆,毫不费力的就存到长期记忆里。

你死活也记不住,很可能是你觉得正在学的东西太没劲,还没等引起注意,就被大脑给自动化遗忘了。记不住只好反复看,这又加重了枯燥乏味感,让注意力更涣散,让遗忘速度更快,进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并不是你的记忆力出了问题,而是好奇心有问题,才会出现你死活也记不住的现象。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都对,道理我都懂,的确是没有兴趣导致了遗忘,但是你的方法也没有可操作性!不要这么麻烦,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强化记忆,一看马上就记住?”

-_-b

……

要不你试试北朝鲜的方法?
(-_^)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11.png
图片出处:http://images.easyfreeclipart.com/36/remember-clipart-36203.png



总结

    更好的教育是点燃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脑不是容器,而是一条记忆的流水线。遗忘是大脑快速自动化的垃圾清理工具,是为了更好的记忆重要信息。想让大脑轻松记忆,最关键的是引起注意力,让大脑反复思考。强迫进行机械的重复,只会让让学生更无聊,遗忘更快速。苏格拉底是对的,家长、老师必须要承担学生遗忘的主要责任,不要灌输,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吧。


推荐阅读

    在所有的《教育心理学》教材里都介绍了记忆的原理,我只是冷饭热炒。
    普通人学心理,我推荐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学》,很厚但很有趣,有趣这一条就够了。
    另外我的《自由心智》专栏里有关于潜意识自动化的文章,读了你会逐渐意识到自动化的强大和可怕。


别忘了点赞或关注,否则将来你会找不到。
专栏文章节选自我的书,我还在奋笔疾书,后面会有更多的文章来解答你们的疑问,不要急。
(编辑大人蹦出来:别听他扯淡,都拖稿两年了!)
谁我让缺爱呢,我需要乃们的赞和赞赏来激发我的斗志啊!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微信公共帐号:张英锋
    版本:0.1版(非正式版)
    可以转到个人朋友圈,但公众号转载本文必须得到作者授权

为什么教育是把火炬点燃,不是把容器灌满?-12.png

欢迎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5 1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