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0

“工作3年,我输给了那个在朋友圈努力的同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8 23: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读者在后台向小妹吐槽。
“进入职场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转发机器。”
朋友圈里,关于个人生活的动态寥寥无几。
一打开,全是公司的产品宣传。
公司群的消息永远是:“大家转发一下海报/推送/活动。”

同事们永远在排队刷屏,自己忙不迭地转发点赞,生怕漏掉。
工作多年,打开朋友圈,觉得自己像极了微商。

w2.jpg
自己的朋友圈被工作覆盖了 / 微博

w3.jpg
当代年轻人,已经失去了朋友圈自由
想发朋友圈时,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

“今天晚上买的新衣服值得发一下!”

“不对……同事好像还在加班,屏蔽了。”
“领导看见我又在浪,多不好。”
……
“不发了。”
《极光大数据: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显示,有30.5%的用户,减少了发布原创内容朋友圈频率。
编辑一条内容,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简单吃一个火锅,本来高高兴兴地想要分享。

w4.jpg
《我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 抖音@papi酱
但拿起手机,发现有无数的理由屏蔽客户、同事、同行。
“不能让客户发现,我上次说不能喝酒是借口。”

“不能让同行看到,截图给客户,否则也会穿帮。”

w5.jpg
《我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 抖音@papi酱
转眼间就失去了发送的欲望。
发朋友圈,变成了一件格外危险的事情。

杭州某公司的小董,发表动态吐槽食堂的饭菜难吃。
吐槽一时爽,转过头来却被领导看到。
因为“影响公司声誉”,她接到被辞退的口头通知。

w6.jpg
被调岗的职员 / 1818黄金眼
“发朋友圈”的自由不复存在,“不发朋友圈”的自由也同样被剥夺。

团建、和同事聚餐,要是落下了晒照的环节,会在公司里很难做人。
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女主角和同事一起吃午餐。
合照、P图、再把照片上传到社交平台,这一顿饭才算是画上完整的句点。

w7.jpg
和同事合照发 / 《风平浪静的闲暇》
日常查看消息,关注大家的动态。
不仅要发、要看,还要一一给在场的同事点赞。

w8.jpg
挨个给同事点赞 / 《风平浪静的闲暇》
为了不让自己被职场圈排斥在外,职场人过得尤其辛苦。
和同事的互动还没有结束,拿起手机,领导又在群里@所有人:“大家转发分享一下公司的新活动。”
某家美容机构曾经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在5月20日在微信里秀恩爱,宣传公司最近的优惠活动。
发完之后的截图需要发到工作群,挨个检查。

w9.jpg

某美容机构要求员工发朋友圈秀恩爱 / 盛京视频

公司的宣传标语、新产品的推广、企业活动的参与感受分享……理由一个接一个。
关于自己的生活不剩多少,一打开已经变成了公司的宣传栏。

w10.jpg
工作入侵生活,朋友圈被绑上枷锁
朋友圈自由的消失,意味着工作已经在慢慢入侵个人生活。
微信里的工作伙伴越来越多,手机两端的人不只是简单的朋友关系。
竞争、合作、利益,层层交织的顾虑给朋友圈绑上了枷锁。
    朋友圈,变成伪装人设的地方

对于很多人来说,朋友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享平台。
同一个人的朋友圈,好友们看到的,是参加聚会、出国旅游的内容。
同事和领导看到的,是努力加班、热爱公司的另一番景象。
在职场里,树立一个敬业的正面人设,是基本的“求生”技能。
综艺《包公来了》中,嘉宾讲到,自己的每一条动态,都有可能在业余时间被老板看到。

w11.jpg
老板通过朋友圈了解下属 / 包公来了
它包含了自己的社会身份,公司的另一侧面。

自己必须有意识地去营造一个“人设”,展示给工作伙伴看。
朋友圈变成了“圈”朋友、“圈”老板、“圈”同事。
变成了圈住社交对象的工具,让他们看到带上面具的我们。
    “私域流量”被充公

从传播学上讲,大家不仅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生活,也可以把它打造成带来流量的地方。
比如新媒体从业者分享推送,为文章增加阅读量。
产品经理们分享的注册端口,为APP带来新用户。
圆桌派中,蒋方舟提到,你的个人社交平台,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可以售卖物品,传播内容,最后转化成钱。

w12.jpg

私域流量可以转化成钱 / 圆桌派

进入职场后,朋友圈不再属于私人,而是和工作牢牢绑定在一起,一起被打包贩卖给了公司。
    私人空间被半公开化

当工作与生活绑定,我们会发现发一个朋友圈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在杨紫看来,原本它作为一个私人的空间,是发泄情绪的最好的渠道。

w13.jpg
朋友圈原本是发泄情绪的地方 / 谈心社
但加的人多了,媒体记者、同行前辈……
被截图、过分解读、二次传播,影响到工作。

w14.jpg

杨紫害怕被截图 / 谈心社

像杨紫一样,各种工作伙伴躺在我们的好友列表里,在发朋友圈时同样要瞻前顾后,考虑风险。
常常有人说,朋友圈都是假象,不发动态的人,很可能在微博蹦迪。
大家不敢在朋友圈随心所欲地发表看法,反而更愿意向陌生人吐露心声。
很多内容明明已经在编辑好了,最后又放在微博上默默吐槽。
有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对信息共情准确性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导致共情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只是想发一张放假旅游的照片,却会被领导认为工作不饱和、被同事认为是忙里偷闲地炫耀……

w15.jpg
放假出门玩耍发朋友圈,被评价工作不饱和 / 微博
误解的风险,让我们对发朋友圈望而却步。

w16.jpg
失去朋友圈自由后,真的更敬业了吗

被迫发朋友圈的年轻人们,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

在微博的热门话题#见过最反感的公司规定#里,被提及最多的规定之一,就是强迫发朋友圈。

不仅每天截图监督,进群打卡。

还用表格统计数量,直接与奖金挂钩。

上有政策,下也有对策。

那些强制发送的内容,很有可能被偷偷放进了“仅领导可见”的分组。

“欺上瞒下,浪费时间。”

w17.jpg
《90后员工使用安全须知》 / 又来了脱口秀

原本想要的宣传效果没有达到,发朋友圈的行为变成了表面功夫。

在一个关于“为公司发朋友圈是否正确”的问答中,不少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真正好的产品,并不完全依赖这样的强制宣传。

没有从心底里对公司文化和业务产生认同,即使被迫大力吆喝,也不见得会在其他平台上、在个人生活中向其他人推荐。

逼出来的宣传,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表演。

前几天听朋友抱怨,晒朋友圈真难,明明已经做完了任务,还非要在公司熬到深夜,卡点发送。

文案字斟句酌半天,既要不露痕迹地传达加班的事实,还要表达对工作的热爱和公司的认同,太累了。

我才终于明白,很多看似上进的朋友圈,背后的情况往往是:

加班到半夜是因为白天一直刷手机,从不按时完成任务;

列的每月书单,在书店促销时一次性买回来,却只是拍照发个微博;

每次一晒完单词本,就扔开英语书去回复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

为了鞭策自己多读书买个kindle,用了三天就放着积灰;
看到别人的马甲线心生羡慕,买个瑜伽垫过了一年还是崭新;
可被精心包装好的“努力”,早晚有一天会被拆穿。
喜欢在凌晨发加班动态,再配上鸡汤文字,看起来格外努力的人,其实早就被暗地吐槽。

w18.jpg

喜欢晒加班的同事,只做了样子工程 / 脉脉职言

与其把精力放在精心伪装人设上面,还不如认认真真充实自己。
在人生的游戏中,有目标地前行,有选择地坚持,有效率地打拼,才能多一分往前走的可能。

刚出道时,叶璇留下过不少令人惊艳的角色。
如今,更多人关注的,只是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生活。
叶璇倒不怎么在意,在爱情里跌跌撞撞许多年,她早有了一套自己的应对之策。
只是,面对质疑,她也有许多话想说。

9月19日,本周四中午12点,明星《谈心社》叶璇专访上线,我们一起聊聊戏里戏外,她的故事。
“在付出永远得不到回报的时候,要保留随时转身的勇气和决心。”
爱情如是,生活亦然。

w1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0-23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