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轩网教学培训直播平台

使用论坛账号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27|回复: 0

佛教的包容与包容佛教(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5: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随着一个名叫张骞的人开拓了连接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世界各地的文化开始像地球上飘移的大陆板块一样流动迁徒。丝绸之路上并不是只有柔软的丝绸和坚硬的战争,还有更加诱人的东西,那就是思想。</p>
<p>来自“西天”的佛教就是沿着这条路向中国人走来。气定神闲、义无反顾。</p>
<p>佛教进入中国,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文化思维,使华夏民族可以接纳或容忍与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声音。中华文化的包容力表现在对佛教的接纳和改造上,而佛教也给中华文化注入新的包容精神。从宏观的文化的角度来看佛教文化,就会发现,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失去了这个重要角色,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将会有重大的缺失。我认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互包容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过去与现在,也影响着双方共同的未来。这种关系不免让人想到元代的一首词:“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p>
<p><b>一、佛教与中华文化的相互包容</b></p>
<p>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外国文化的输入:一次是公元纪年的前后,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再一个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的传入。这两个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于中国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p>
<p><b>1</b><b>、佛教和平的东行漫记</b></p>
<p>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一些争议,人们习惯把这个时间定位于公元67年,因为那一年发生了《白马驮经》的故事,两位印度的高僧把《四十二章佛经》用白马驮到洛阳,汉明帝命令在洛阳城的西面按照天竺的式样,造一座佛寺,把送经的白马供养在那儿,这座寺就叫白马寺。</p>
<p>佛教能够传入中国,有三个历史原因:一是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为佛教东传创造了条件;二是连年战乱的政治现实提供了百姓的心灵渴求;三是佛教缜密的哲学思辩、宗教幻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性格和水平的相互适应。</p>
<p>我们注意到,两位印度高僧虽然千辛万苦跋涉而来,却没有受到任何组织或政府的阻挠,虽然当时的帝王并不懂得佛理,百姓也不太关心灵魂的问题,但是它确实是堂而皇之地向我们走来了。不畏艰辛、拈花微笑,这就是佛教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平传播。</p>
<p>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世界公民。<font face="宋体">佛教是最具和平精神的宗教。</font>佛教和平传播的原因在于八种特性:兼容性、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平性、慈悲性、忍辱性、普遍性。佛教徒强调沒有远近、敌我、叛教者或不可触者之分,从而使和平传播成为可能。 </p>
<p><font face="宋体">尽管没有受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抗拒,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还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各个阶层、各种文化以自身思想的力量试图对佛教施加影响,特别是儒家、法家等中国主流学派曾一度对佛教采取了漠视、抗拒和激辩的态度。这是一种来自中国文化的智慧的挑战。然而,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佛教这个有生命力、有远见的文化在和平传播的旅途上,没有拒绝,没有固执,更没有犹豫,而是主动迎合中华文化,认为这种文化能够丰满自己的羽翼,开启更多的哲思,壮大自己的队伍。于是,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甚至不惜依附于中华文化。</font></p>
<p>这种依附不是同化或丧失自身的特质。</p>
<p>佛教是自信的,它敢于走一条看似充满危险,实则充满机遇的路。那就是矛盾、冲突、融合、发展之路。</p>
<p>佛教包容的根本思想,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无缘同慈,同体大悲。</p>
<p>慈悲心是佛教包容的源头,正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与儒家的和而不同,道家的天人合一,世俗价值观的和平共处,既相同又不同,甚至更为深刻和根本。</p>
<p>这是它敢于“依附”其它文化,愿意包容其它文化的关键之点。</p>
<p>因为一心向善,和平传播,佛教的东行漫记,发生了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耐人寻味的现象:没有遇到大的抵抗,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在看似不经意处调整自己,从而成功地融入中国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如唐玄奘从印度带回的大乘佛教中的因明学,就使中国逻辑学发生了高深的变化。所以有人说,佛陀微笑着走进了中土,它大度地改变自己,也深刻影响了对方。</p>
<p>那么作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人以及中国的社会,究竟对佛教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回手机版|论坛帮助|易德轩网 ( 鲁ICP备20005112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4-10-30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