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9-9-10 19:28:02

一时

须臾间又快到年底了。这一年工作上的辛苦接踵而至,生活成长的时间顾此失彼。说是蹄疾步稳则有自恋之嫌,若说不忘初心则心知肚明。
    时间。我姑且给这个名词加以描述一下,它是人这一生中永恒存在的虚假主轴,它被因果裹挟,在此消彼长的循环往复中滚动向前。
    人活一世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同样也吃不到任何的亏,都是在一根虚假的主轴上,左右舞蹈。这可能也就好解释另外一个词,舍得。
    有一个词,今年反复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这个词叫做格局。对这一词“决定性瞬间”的领悟,源于看到读库微视频的一期节目,即《五十五话“好绘本如何好”之一》。
    节目中郝广才老师围绕一本好的儿童绘本是如何做出来的主题进行讲解,核心词是结构。孩子看绘本无形中是在看一种思考的结构。他以《Where the Wide Things are》为例,中文译名《野兽国》。随着故事内容的进行,画面会随之越来越大,之后又会逐渐变小。对于这种画面比例的变化,有的小朋友会看得出来,能看出门道的小朋友,说明看的绘本多了,且有人引导过,将来有可能做大导演。绘本就是一种有结构性的语言。
    把结构的含义延展扩大,就是格局。小到一本绘本,大到国家治理,有没有格局,决定你究竟向哪个方向走。有一句谚语说: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对于这一耳熟能详的词语,以前我是常听人说,但没有深入的理解。我是个晚熟的人,特别特别的晚,不知原因为何,今年想通了,因为读书少。即使读了,也是不得要领,皆成过眼云烟。
    说实话,最直接的原因是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误导,比如《西游记》。很遗憾我从来没有认真读过原著,从小是被电视剧先入为主。我相信如果读原著在先,一定是自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内心解悟。再比如《红楼梦》,不好意思,我现在才开始读,古今多少人都说好,自己就是没有感觉,也是从小被电视剧先入为主,以为《红楼梦》就是电视剧演的那样,自然就懒得再看书了。以至于丧失了被原著字字句句浸润陶冶熏陶的美好阅读体验的机会。电视剧是图像化的,阅读是抽象化的,两者对观者头脑思维的格局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读库》主编老六,在木遥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一句话,说是引自基辛格。基辛格老师是这么说的:“我们正在从通过阅读学习的年代转向通过观看来学习。当你的认知是来源于文字的时候,你会逐步建立抽象概念,让这些概念层层相扣。当你的认知是来源于图像的时候,你的看法会建立在印象和情绪之上,而它们很难复现,所以你甚至没法回头检查你究竟是被什么东西所影响的。”感谢基辛格老师,他道出了读书对于一个人思想格局影响的真谛。
    关于读书的体验,我有时会有这种感觉,放下书本后,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突然会感觉一种厌恶;放下书本后,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突然会感觉一种无聊,心里会发出一种质问,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以前头脑中累积的一个个轻松放过的阿赖耶识,在不知不觉不断累积的某一天某一个时间点,突然聚合在一起产生了化学反应,“决定性的瞬间”就这样自然发生了。
    前几天,儿子小学二年级将要期中考试,语文老师要求会背诵并默写已学的古诗。在陪孩子复习的过程中,何其有幸跟着沾光,再次读到了颜真卿的《劝学诗》。我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老师要求,孩子必须复习的这个缘故,我是绝对不会拿出时间,来专门阅读这首诗的,更享受不到还有孩子熟练且洪亮的朗读声的。这一刻,你会发现,孩子也是你的老师,他在以另外一种我不以为然的方式教育我、点醒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边听孩子背诵,一边自责,真是字字珠玑,句句扎心。
    早在年初春节假期,良心发现似的突然要求自己要读书,也是源于一位电台前辈名曰九公的影响。《九公读史》每日笔耕不辍的更新太刺激了,关键是文中提到的历史典故,我几乎都没听说过,什么都不知道。感叹其文章无有半句空,句句皆来自于读书的积累。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过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就是标准。于我则悟之晚矣,于是先从卢梭的《忏悔录》开始忏悔,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时间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可总量是守恒不变的。这是谁刻意的设计安排姑且不论,人这一辈子就这么大的时间总量,这儿少点儿,别地儿就多点儿;这儿多点儿,别处就减点儿,要想有收获,人总要不可避免跟时间赛跑,但永远跑不出时间这个烙大饼的锅。在这个大锅一个角落,昨日忽然发现令人欣慰的一个网站: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 - PANXIN小城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心里暖暖的。黑暗中一盏孤独长明的烛灯,依然在亮着,即使外面的风再大,也不会被吹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