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 发表于 2009-1-13 00:50:50

隋与隋以前的茶具

一般認爲我國最早飲茶的器具,是與酒具、食具共用的,這種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種小口大肚的容器。韓非在《韓非子》中就說到堯時飲食器具爲土缶。如果當時飲茶,自然只能土缶作爲器具。史實表明,我國的陶器生産已有七八千年歷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當時食具兼作飲具的代表作品。但按現有史料而論,一般認爲我國最早談及飲茶使用器具的 圖片 馬家窯舞紋彩陶缽 是西漢(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約》,其中談到:“烹荼盡具,已而蓋藏”。這裏的“荼”指的是“茶”、“盡”作“淨”解。《僮約》原本是一份契約,所以在文內寫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淨器具的條款。這便是在中國茶具發展史上,最早談及飲茶用器具的史料。但這裏的“具”,可以解釋爲茶具,也可以理解爲食具,它是泛指烹茶時所使用的器具,還不能斷定是專用茶具。這種飲茶用的器具由何物製成,什麽式樣,做什麽用,也都不得而知。另外,對“烹荼盡具”中的“荼”亦有不同理解,有人認爲指的是苦菜,那麽,其“具”也就不成爲飲茶之器具了,當爲食具論。不過近年來,在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東漢(公元25-220年)時期的瓷器,內中有碗、杯、壺、盞等器具,考古學家認爲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  但是,明確表明有茶具意義的最早文字記載,則是西晉(公元265-316年) 左思 (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嬌女詩》,其內有“心爲茶荈劇,吹噓對鼎?。”這“鼎?”當屬茶具。差不多與左思處同一時代的杜育,他在《荈賦》談到: “器澤陶簡,出自東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東隅”一詞,有人認爲是指東方,即指浙東的寧波紹興地區;也有人認爲“東隅”即“東甌”,是指浙東南一帶。而其中提到的當時飲茶用器具“匏”,又稱“瓠”,原本是酒具,其式似古代公劉使用的葫蘆狀的壺。唐·陸羽在《茶經·七之事》中引《廣陵耆老傳》載: 晉元帝(公元317—323年)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 接著,《茶經》又引述了西晉八王之亂時,晉惠帝司馬衷(公元290—306年)蒙難,從河南許昌回洛陽,侍從“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國在隋唐以前,漢代以後,儘管已有出土的專用茶具出現,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內的飲具之間,區分也並不十分嚴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是共用的。<br/>&nbsp;<br/>&nbsp;<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隋与隋以前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