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对话的N个版本(二)
<p><strong>2、 储蓄与消费</strong></p><p>中国人重储蓄、美国人爱消费,很少有人否认这种差异。尽管中国在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不少"月光一族",但美国社会无论老少,几乎都是"月光族"。每当工资发下来后,中国人习惯性的先做一笔储蓄。美国人则将钱划拨到各种投资账户中,剩下的钱基本都消费了,而且大多数都是透支消费。</p>
<p>拉开中国家庭房间里的抽屉,里面可能放着一堆储蓄存折,有定期的、活期的,有工行的、建行的,等等。当然还会有几张借记卡和信用卡。而打开美国家庭的抽屉,里面会有一些CD存单,更多的是各种信用卡。</p>
<p>在美国,CD存单是各个银行发行的,期限不同、利率也不同,一家银行就能发行二三十种CD,卖完一种之后银行系统就把它删除了。而且银行之间可以交叉的卖其他银行的CD存单,甚至有专门的理财机构为客户定做几种CD存单的配置。而国内的存款利率都是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而且每家银行只开立本银行的储蓄账户。</p>
<p>其实,美国人放在CD存单上的钱很少有超过2万<a href="http://app.finance.ifeng.com/hq/rmb/quote.php?symbol=USD" target="_blank"><font color="#1e00ff">美元</font></a>的,这与国内个人储蓄账户上一般趴着二三十万元有着明显差异。此外,美国有存款保险制度,也就是银行破产之后,联邦会为储蓄存款提供保障。上限是10万美元,如果储蓄账户中超过10万美元,超过的部分就不提供保障了。中国暂时还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个人的储蓄一般是由国家信用做担保的,但随着银行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推进,也会设立存款保险制度。</p>
<p>美国人不喜欢现金储蓄,他们也不喜欢现金消费。信用卡是美国居民消费的主要手段,其次是支票,极少有人拿着一叠现金去消费,这甚至会引起商家的怀疑。信用消费极大的刺激美国人的消费欲望,绝大多数人都超前消费,入不敷出。在2005年下半年,仅仅是信用卡,美国人未偿还债务就已达到8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家庭7200美元。中国近几年信用卡迅速普及,但真正实用循环信用给发卡行带来高额利息的人比例很少,绝大部分中国人是按月全额还款的。这虽然不利于信用积分的增加,但却可以维持收支平衡,只是银行信用卡部的利润就不那么丰厚了。</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插图说明: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天堂对话储蓄与消费</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美国老太太:我总算把自己的财产在生前全部用掉了,没有浪费。不过也够悬的,有几次都申请了个人破产。</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中国老太太:天啊,你真敢花。难道你就没担心过未来会出现经济危机,或想着给自己的子女多留点吗?</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美国老太太:支出上的未雨绸缪是不思进取的白表现。</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中国老太太:我觉得节俭是美德,储蓄是对家庭更负责任。</font></p>
<p><strong>3、 投资与理财</strong></p>
<p>用钱生钱、创造被动收入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环节,中国人和美国人这方面的意识都很强。但如果按"储蓄--投资--投机"从保守到激进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实现资产增值的方式,中国人会偏向两端,而美国人则向中间靠拢。</p>
<p>中国人喜欢储蓄,同时也有很多人赌性非常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盛行的一种当日冲销公司的营业厅里,华人非常多。而这种公司完全提供的是当日买当日卖的投机性交易。我们也知道在国内股市的投资者中,散户的比例很高。股指暴涨暴跌的过山车行情都是赌徒式的羊群效应产生的,很少有人真正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即使是有些机构投资者也不过是个"大赌徒"而已。</p>
<p>反观美国人,投资的意识也很强,因为他们很少储蓄,收入除去开销的部分,剩下的钱基本都放在市场里,接近90%。根据美国雇员福利研究机构(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itute)和投资公司机构(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数据,在401K账户中,直接或间接投在股票市场上的比例是70%。鉴于401K账户在美国人退休后的重要性,这个数据很能说明美国的家庭资产也大部分配置在资本市场中。</p>
<p>但也是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人投资很少是以散户的形式直接面对市场。大部分是在经纪公司开设账户委托专业人士投资,他们只是时而的检查账户情况,而往往不频繁的操作。美国家庭在取得收入后,会先将钱划拨到各类账户中,比如教育计划账户、保险计划账户、401(K)账户中,从这点来看更多是一种理财规划行为,而不是投机炒作行为。美国人的理财方式是先把未来设计好,有一定的退休金、养老保险、教育计划支撑后,再花掉剩余的钱。而中国人则是积累大量储蓄已应付未来的养老和高昂的子女教育费用,至于投资理财,最终大多异化为炒股炒房。</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插图说明: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在天堂里对话投资</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美国老太太:我那几个资产账户的增值速度还一直不错,没让我在退休养老、子女教育上遇到大麻烦。</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中国老太太:我一直去营业厅和那些老股友讨论行情,后来市场形势不好,亏了不少,幸亏还有挺多储蓄。</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美国老太太:你还每天去营业厅里看盘操作?多累呀,出去旅游多好?</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中国老太太:炒股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只要心脏没问题,每天盯盯盘还是挺好的。 </p></font>
页:
[1]